或许真可以借鉴《美国种族简史》的思维方式
文章目录
大凡看本书的新人,应该都是听到老罗在他的演讲里推荐的吧。我就是这样,听说有这样一本书,外加对美国的移民历史非常感兴趣,就找来读了一读。
这是一本基于统计科学得出结论的书,可是我没想到,作者可以把美国的种族现象背后的成因抽象得如此简单,把各种族在美国的表现由繁复的现象级别抽丝剥茧成了基因级别的道理,简单到文章里只用了最后一章就把这些精髓给讲清楚了。
或许,这本书能提供给中国人最大的借鉴指导意义,就是提供一个思考中国目前省份间移民情况及文化的模型和研究方法吧。
书里的思维逻辑,换成中国其实也是合适的。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社会取得大幅的进步与发展,其中发达地区的发展,吸引了大批其它地区的人来这些地方工作,也即相当于移民了。这与美国当时的情况,何其相似?如果要把中国类比美国的话,我觉得可以把北上广深、江浙等地当作美国,四川、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这些人力资源供应的地方当成是欧洲、美洲、东亚等,不知道这样类比是否合适?我相信,在某些脉络上,肯定是有其相似的一面。如果可以这样类比的话,我想把四川人比作爱尔兰人,潮汕人比作犹太人,江西人和意大利种族类似,如此种种,虽然可能不太贴近,但是精神气质却是蛮相符的。
国外移民刚到美国时,居住的拥挤状况,是不是和广州的城中村很类似。很多外地人刚来广州打拼的时候,不是也挤在城中村么?有多少人从城中村走出来,赚到钱,然后在广州买房安居下来的。这些经历,和美国的移民很类似。
而旧的国有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或是单位的职工,我可能会把他们与美国的黑人相类比了,他们或许有着一样的文化背景。黑人的历史的确是很悲惨,但是他们在被奴隶的历史里,养成的浪费、干活不主动等坏习惯,会影响他们一辈子。想想中国人在原来的大锅饭体制下、国有工厂体制下,养成的干活不主动、喜欢坐享其成、游手好闲的习惯,喜欢顺手牵羊的耗一点公家的资产,这些不好的习惯,恰如黑人在奴役时期遗留的习惯一样,不也对中国的民营企业有很大的影响么?中国的IT企业不敢真正的弹性上下班,也不拜这些习惯所赐么?在中国,可以看到一大票出工不出力磨羊工上班打哈欠的员工,可谓继承了原来体制的“精华”。看看现在十年前那些下岗的国企职工,身无所长,但是发发牢骚觉得国家欠他们很多、安心地拿着低保打着麻将的大有人在,这种现状,和美国黑人有本质区别么?我并不只是简单地认为这是一种错误,只是觉得这是一种文化遗留下来的后遗症,而去除这些后遗症的解决办法唯有时间的洗涤。错误,并不能简单地归究于这些人,但是,如果不去意识到这些文化根源,那就没有改变的动力了。
对本书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是美国在19世纪开始,就有了这么完善的数据统计资料了。我无法考证这些数据的准确性,但是为这种思考问题的精神所折服了。什么时候,我国的文章里,能多带上一些像样的数据就好了。不过就算在今天中国,有多少人相信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呢?有多少人看到类似这样的统计数据,第一念头是在想里面有多少水份呢?不要说社会科学的统计数据了,就算是自然科学里的那些硕士博士论文,真正靠实验出来的统计数据又有多少呢?这些统计数据,就像是建房子的水泥石头材料一样,唯有这些材料过硬,做出来的房子才能结实经得起推敲;如果材料有水份,那么就算房子的设计再好,也只是空中楼阁。
看完本书的一个额外的收获,是我终于明白为什么NBA有一支球队叫凯尔特人队了。原来波士顿的很多移民,都是由爱尔兰过去的,而爱尔兰的移民就是凯尔特人,这估计是波士顿NBA球队叫凯尔特人的原因吧。
另外,作为一个吃货,我觉得很有必要替作者补充一点。要看某一个新移民种族在新地方干得好不好,可以看看一当地他们家乡味道的餐馆多不多、档次高不高就足够了。餐馆多,说明这个地方的该移民种族人数多;档次高,说明这个种族的消费能力高;再看一看这个餐馆里吃饭人的神态与习惯,对这个种族的现状或许能观察得再清楚不过了。
文章作者 cookwhy
上次更新 2014-01-17